一个省有其风土人情问道管理,也有其精神气质。
七山一水两分田,丘陵众多、平原不广,兼且水旱频发,广东的自然条件算不上多优越。从瘴疠横行的蛮荒之地到物阜民丰的鱼米之乡,一代代人矢志开垦、终造奇迹。在这一历史过程,也培铸形塑了广东人尚实干、能吃苦的品性。
而地处南海之滨,拥有我国最长的海岸线,则让从小听着潮声长大的广东人多了几分激越和浪漫。历史上,广东人下南洋,过番谋生,凭着敢闯敢干终闯出一番事业。而即使飞黄腾达、声名显赫,广东人却念故土、重乡情,终不忘故园之思,通过一封封侨批寄托乡愁、建设家乡。
“人勤地生宝”“敢喝头啖汤”“爱拼才会赢”……在这些富有岭南特色的民谚俗语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广东人的精神底色——
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岭南不再是“化外之地”,而成为南方富饶之区,广州更是“富庶天下闻”;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广东在改革开放中领风气之先,“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行销全国,经济总量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广东成为“广东停一停,全球供应链抖三抖”的世界工厂,逐浪产业科技前沿,从制造向智造不断攀登进阶……
这股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从一件件发生在岭南大地的感人事迹中,在一个个广东人身上,广东人的精神底色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多面的彰显——
它是“因为国家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奉献。今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的何镜堂,从青葱到耄耋,把自己的作品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在多个象征改革开放成就的城市地标里浇铸了心血、融入了灵魂,也成就了经典。对于建筑事业,他认为“既是一种爱好,又感觉到这是国家的需要”,即使八旬高龄却仍在工作一线。“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也不在于他的贡献有多少问道管理,一个人的精神内核很重要。”他说。
它是“因为群众急需”数十年如一日的逆行奔赴。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在公益救援这条道路上走过了20多个年头,累计参与救援行动350余次,攀过致命悬崖、跨过死亡峡谷。“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你想做的事情,你就能够带动他人和自己一起前行。”今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时,他这样说。
它是关键时刻的一次次挺身而出。在烈火将吞噬一切前,韶关市始兴县沈所镇农业办主任钟威用一双有力的臂膀抢救出一条鲜活生命;在与台风“蝴蝶”的疾速抢跑中,广东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刘名芳用声嘶力竭的呼喊,在“泥龙”席卷全村前挽救了整个村庄……
“敢食三斤姜,敢顶三下枪”“无有使惊”……广东人的精神底色既是面对国家需要、群众急需的勇敢、坚毅;也是面对惊涛骇浪,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不畏浮云、沉稳笃定。当关税“大棒”挥向全球,无数粤企以产业变革、技术创新开辟“新”赛道,夯实护城河,不断攀上国际价值链的高端,实力演绎广东人信奉的“淡淡定有钱剩”。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广东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广东汕头、韶关、河源、茂名、清远等5个地级市,韶关乳源、江门鹤山、湛江廉江、清远英德和佛冈等5个县(县级市)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24个村镇、153个单位、34户家庭、48所校园分获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称号……
依托全省县、镇、村三级阵地全覆盖的280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东各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在文化惠民的具体实践中获得精神力量、受到思想浸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也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文明新风吹拂下的广东,广东人的精神底色有了新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诠释和发扬——
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一群筑梦人施展抱负、挥洒汗水、奉献才华,为提升县镇村的颜值和内涵不遗余力,让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成为岭南大地的寻常风景;
在“志愿广东”建设中,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2300万人,志愿服务队伍超过13万支,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9亿小时,涌现出3000多个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每六个广东人中就有一个是志愿者。在基层,他们冲锋在前、守望社区,“志愿红”成为广东最亮丽的一抹红……
近日,广东最新形象片《到广东,够广东》刷屏传播。正如网友所说,“广东”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个符号和印迹。只要广东人永葆开放、创新、包容、务实的精神底色,这片热土就永远年轻,永远充满可能。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张思琦 卢婉珊 陈杰生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问道管理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